洋浦经济开发区图书馆经授权转自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www.artlib.cn)
03
诗中人
“ 年少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时光流转,而今识尽愁滋味。在某个瞬间,我们也许会恍然发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诗句,竟有着令人感同身受的力量,自己仿佛就是那诗中之人,走遍了世间的山水,体验了岁月的蹉跎,才渐渐领略到诗人的心境。本模块通过12件作品,列举唐代诗人对唐太宗李世民、杨玉环、诸葛亮、西施、杜秋娘、嫦娥的评价,感受诗中人的人生。 蜀 相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当代 史长虹 蜀相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第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明代 戴进 三顾茅庐图 绢本设色 172.2x10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顾茅庐图》是明代画家戴进所作的一幅叙事性山水画,图中描述的内容取自《三国志》故事“三顾茅庐”,人物描绘生动传神,山石树木苍秀挺拔。画山石用大斧劈皴法,松枝颀长,明显继承了南宋马远的画风,用笔简劲。整体画面墨色清雅。 宋代 李迪 三顾图 绢本设色 画心:82.5×175.7cm 诗塘:41.1×175.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面描绘的是家喻户晓的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 刘备、张飞、关羽 人物的描绘生动而细致,孔明屋内悠然高卧、刘备神态严厉地看着张飞似在喝斥,张飞的愤怒表情及关羽武夫般的站姿都描绘得十分传神。 元代 佚名 赵孟頫(传) 诸葛亮像 纸本设色 60.5x45.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绘诸葛亮手持如意,凭隐囊而坐。隐囊的渊源在印度,汉译佛经中名作丹枕或倚枕,系印度上流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习用之具。丹枕很早就进入中土(中原),传播时改名为隐囊。此图像中的隐囊既有图式相因的成分,也有着生活中的真实为依凭。画的右上角有自书款“大德己亥子昂自写小像”小楷书两行;左上角有“赵氏子昂”朱文印。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当代 史长虹 西施咏 《西施咏》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借西施从平民到宫廷宠妃的历史典故,揭示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并表达对小人的嘲讽,揭露当时社会上潜藏的危机,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 五代 周文矩 西子浣纱图 绢本设色 64x6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子即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浣纱”是一个经典的典故。相传,越国的西施是个浣纱女,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就流传开来。此作描绘的便是西施在桃花溪边浣纱的场景。 近现代 黄宾虹 若耶溪西子浣沙 1954年 纸本墨笔 101.3×47cm 中国美术馆 此作是黄宾虹典型的追求“浑厚华滋”的作品。他认为“浑厚华滋”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和民族性格。他曾在画论及题跋中写道:“浑厚华滋,本民性”,“浑厚华滋,民族惟宗”。如何理解浑厚华滋?笔者认为,“浑”是虽山形树态千变万化,笔墨色彩交错百出,均能做到隐迹立形,妙合自然,墨化烟云,笔势圆转,大气磅礴,浑然一体。“厚”是气息深醇,笔墨厚重,层次丰富,景物深远,若真山之体积重量一般。“华”是墨分五彩,色相万千,外美华具,内美充溢。“滋”是水墨淋漓,挥洒自然,润含春雨,湿若夏山,有杜甫诗句“元气淋漓障犹湿”的效果。 题识:若耶谿西子浣纱石。诗人题咏最多,兹以无声诗写之,宾虹,甲午年九十又一。钤印:黄宾虹(白文)。 《杜秋娘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叙述了杜秋娘一生的坎坷命运,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叹。 元代 周朗 杜秋图 纸本设色 32.5x285.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幅有元代著名书法家康里巎巎行书录唐杜牧《杜秋娘诗》,明宋璲题记二段。钤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印等,共计23方。 此图创作主题突出,无任何衬景点缀,仅绘杜秋侧身沉思状。作者运用暗喻的艺术手法,根据诗意成功地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杜秋形象。其雍容丰满的体态及身着的唐装表明了杜秋所处的时代特征,发髻上考究的头饰暗示出她的身份与地位,手中所持排箫则揭示出其内在的文化修养。 此图在人物造型上与唐代周昉《挥扇仕女图》中的人物相似。杜秋浓密的头发梳理得整齐服贴,前额不见散丝,鸭蛋形脸,丹凤眼,高鼻梁,嘴唇小而丰满,面部没有过多的表情。躯体丰腴,着以直筒形长裙,遮掩了其腰身的曲线,显示出唐代仕女画的审美意识。在表现技法上,此图受到宋以来白描画法的影响,注重以线造型,与唐人浓彩重抹的画风有所差异,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线条的理解和娴熟的运用能力。人物面部轮廓以细匀的淡墨线勾勒,线条外柔内刚,富有弹性,与以浓墨晕染的高挽的发髻共同衬托出杜秋白晰的面容及细腻光滑的肌肤。衣纹用曲、直两种线条表现,直线条落笔果断,劲健有力;曲线条连绵宛转。两种线条的有机组合成功地表现出衣料柔软下坠的质感。人物肩上的披纱用细劲流动的线条勾描,不仅展现出纱带轻薄飘逸的美感,而且以其动势使画面更为活泼,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周朗真迹传世仅见此一卷。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长恨歌》的曲调能流传下来,要感谢王之炀老爷爷。他的国文老师考过清朝科举的秀才,教过他们一些乐府诗的曲调。即使已重病在床,他仍轻轻吟唱着白居易的《长恨歌》,看望外公的外孙女顾盼领悟到外公想要保存古曲调的心愿,于是她将外公吟唱的视频发到了微博上,求助翻唱圈的大神,能为外公翻唱一首《长恨歌》。 在“求助”信息发布后,不少大V都加入到这场网络接力中。短短三天,顾盼就收到了几十个版本的录唱。一个月后,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而《长恨歌》的曲调也如愿流传了下来。 《长恨歌》是白居易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明代 佚名 明皇杨妃弈棋图 绢本设色 27×105.6cm 弗利尔美术馆 此图描绘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下棋的场景。杨玉环手执白子正欲落子于棋盘上,唐玄宗左手托棋盒,右手执黑子,眼神专注于棋盘,正在谋划布局。 宋代 李公麟 明皇击球图 纸本白描 32.1x230.5cm 辽宁省博物馆 这是一幅北宋时期的画作,画面中共有16个人物。画面中部10个人聚集在一起,正在争夺一个小球。唐明皇李隆基位于画面正中间。唐明皇胯下骑一匹骏马,神情专注,身手敏捷。围在他身边的官员、嫔妃和侍从,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戴簪花,他们都骑着马,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心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乾、董其昌等题跋,流传中一直被视为李公麟所作,近人从画风研究认为应是南宋人所画。 此图曾经清吴其贞《书画记》、《石渠宝笈》著录,清入内府收藏。 明代 仇英 人物故事图册之三 贵妃晓妆 绢本设色 41.4x33.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以杨贵妃清晨在华清宫端正楼对镜理髻为中心,将宫女奏乐、采花和携琵琶等情节同现于一个画面,集中表现贵妃的奢华纵乐的生活。仕女容貌端庄娟美,是仇英对唐宋工笔重彩法的创新与继承。 当代 史长虹 嫦娥 此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诗人的猜测,他认为嫦娥懊悔当初偷吃长生不老药,以至于常年独自面对碧海青天,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情感动人。 清代 费以耕 张熊 梅月嫦娥 金笺设色 17.9x52.8cm 哈佛大学博物馆 此图为民间脍炙人口的嫦娥奔月主题。画中所绘嫦娥鹅蛋脸,形象古典秀美,体态婀娜,气质娇柔,描绘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美人。 所绘墨梅从画面左侧横向出枝,其秀美的花形,成功地烘托出嫦娥超凡脱俗的仙姿佚貌。 元代 佚名 香月潮音图 绢本重彩 24x26cm 辽宁省博物馆 元代是仕女画发展的寂寥期,鲜有作品流传,不过观众可以在本次展览中欣赏到仕女画《香月潮音图》,图中绘嫦娥宽衣长裙衣袋飘拂,倚树凝神沉思,此幅虽小,却弥足珍贵。 对幅乾隆题诗:“春江满月印潮平,视若无形听有声。人似嫦娥倚梅树,默然对以认三生。” 宋代 佚名 月宫图 绢本设色 25x23cm 弗利尔美术馆 此扇面描绘出月宫中的亭台楼阁、山石树木、花草,嫦娥漫步于桂树庭院之中,身旁玉兔相随。画中嫦娥满目惆怅,忧心重重。 作者对人物神态深入细致的描绘,印证了“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把嫦娥倍感孤寂之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 语 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唐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极具画意的诗篇,不仅当时的画家据诗意而作画,后世画家也常取材于此。唐诗的优美画境,拓宽了其审美表现领域。 “画得诗之意,诗助画之思。”一边是吟诵千年、包罗万象的唐诗,一边是气韵生动、酣畅淋漓的书画,让我们一同细细品味唐诗与书画间的意蕴流转,在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中畅游。 参考文献: [1]黄凤池. 唐诗画谱[M].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8. [2]薛晓源. 藏在名画里的唐诗[M]. 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 [3]周积寅. 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M]. 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 [4]于广杰. 中国古代的诗意画与诗学价值[J]. 荣宝斋,2021,(12):224-226. [5]张东哲. 杜诗与唐代绘画之关系[J]. 名作欣赏,2018,(12):121-125. [6]郑天天. 吴伟人物画艺术风格探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7. [7]王圆圆. 吴伟艺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8]万德敬. 明清唐诗诗意画的文献辑考与研究[D].西北大学,2013. [9]梁晓霞. 画屏之喻:中晚唐诗人在写景方式上的新变及其意义[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01):112-114. [10]刘怀荣. 诗、书、画综合观照的开拓之作——《唐诗与书画的文化精神》简评[J]. 东方论坛,2010,(04):124-125. [11]兰钊,樊凯. 论唐代诗与画的内在联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26(02):86-87. [12]汤艳红. 浅论唐诗中诗情画意的表达艺术[J]. 鸡西大学学报,2007,(02):85-86. [13]陈慧敏. 以“意”取象,情景融通——论唐诗中的“画”意[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01):132-134. [14]武佩圣,杜娟. 吴伟的个性特征及其艺术成就[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05):132-146+159. [15]陶文鹏. 传神肖貌 诗画交融——论唐诗对唐代人物画的借鉴吸收[J]. 唐代文学研究,1996,(00):54-74. [16]蒋丽. “诗画异质”与“诗画同源”之辩[J]. 青年文学家,2017,(09):76-78. [17]陈慧敏. 以“意”取象,情景融通——论唐诗中的“画”意[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01):132-134. [18]王媛媛. 文人画家与诗画共融[J]. 美术教育研究,2020,(19):32-34. [19]林衡勋. 试探“诗画同源”[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4,(03):23-30. [20]王宇彤. 画绘与文辞[D].中央美术学院,2019. 特别鸣谢: 熊晋,男,1964年生于山西太原,祖籍四川泸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对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文联委员;农工党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农工党中央文化体育委员会委员,农工党山西省委书画摄影专委会主任,山西省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第一委员会主任。山西中医药大学傅山书画研究所所长,山西书法院艺委会委员、研究员,山西大学经管院兼职教授,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太原海月楼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山西省古玩商会名誉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兼山西楹联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华文化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香港大公报),中国民族文化保护协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协会委员,中国城市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秦川,男,1965年生于甘肃敦煌。198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酒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兼酒泉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现任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纪录片委员会主任、甘肃省文学院专业作家。高级编辑职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简牍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生兼职导师。长期从事丝绸之路(敦煌)纪录片创作。代表作有:8集纪录片《大河西流》、纪录片《祁连夜光》、4集纪录片《黑戈壁•黑喇嘛》、4集纪录片《敦煌书法》、3集纪录片《玄奘瓜州历险记》、纪录片《传世象牙佛》、8集纪录片《敦煌伎乐天》、6集纪录片《敦煌画派》、2集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4集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4集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等,在央视播出12部60集。作品获中宣部优秀地方外宣品二等奖,2005-200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视节目奖、2019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2010、2019年度国产纪录片及优秀人才扶持项目优秀中篇、长片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2014华鼎奖最佳纪录片、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一二三等奖等80多项奖励。著有《敦煌书法》《敦煌画派》《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中国石窟走廊》等书著,其中《敦煌画派》登上2018年12月“中国好书榜”。个人荣获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第六、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甘肃省优秀专家,2021年甘肃省“最美人物”称号。为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丁永明,男,1971年生于甘肃通渭。号听雷轩主人,祖籍甘肃通渭、现居敦煌。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家导师班高译教授助教组成员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特聘书法客座教授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酒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敦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酒泉书画院副院长,民盟敦煌书画院副院长,敦煌中国画研究院执行院长。 史长虹,男,1972年生于山西灵石。号天籁居主人、雨生、通和子等。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中国书画篆刻史学研究方向)博士。现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民间文艺研究中心负责人,主攻文艺史论研究。社会兼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书法师考评员,太原傅山研究会、董寿平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敦煌博物馆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浙江文创智库”专家。 转自弘雅书房公众号 小编:乐诗
Artlib,2022-04-19